明式家具上的螭龙纹是什么含义

  螭龙纹兴起于春秋战国,盛于两汉,此后历代螭龙纹基本沿袭汉代螭龙造型。在大量出土的汉代玉器上,螭龙纹样盛极一时。汉代玉剑璏和玉璧上的图案中,常有一大一小两条螭龙,往往大螭龙占据器物的大部分空间,而小螭居于一隅。大螭龙、小螭龙两首相对,或是大螭龙回头顾看小螭龙,或者小螭龙回首仰望大螭龙,表达了一种特殊的、和谐的亲密感。

  螭龙纹经过汉魏时期的盛行,至唐代衰落。宋、明两代复古风行,仿古题材的螭龙纹卷土重来,广见于各类工艺品上,明朝称此大小螭龙为子母螭。子母螭形象在明代的玉器等多种工艺品中广泛传承、流行,形象基本沿袭汉代,直至清代。清代以后,在各类绘画、工艺品上都出现了大小龙的形象,有螭龙纹,也有云龙纹,都被赋予苍龙教子、教子冲天的含义。

  明式家具从光素走向图案装饰后,将子母螭龙“教子升天”的社会含义引申为家庭教育的象征,教子的含义在使用中进一步被深化,以子母螭龙为主体的螭龙纹体系应运而生,成为明式家具图案的主流。在所有的古代工艺品中,只有明式家具上的螭龙纹最多,这绝非偶然。

  子母螭之喻为“苍龙教子”、“教子冲天”。广泛的教子符号代表着器物主人对于后代成才的祝愿和激励。明清时期科举制成熟,教子成才是与读书、科考、成就人生的社会大背景相关联的。新婚之际,祈子、教子已成重要的家庭主题,小小的螭龙纹其实折射出清早期社会可以通过学习考试向上流动的社会机制。图形表达复杂的观念,概括一种事物,象征某种逻辑,这从先古以来就广泛存在。任何图案符号都是历史的产物,其含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所演化,会随着环境变迁产生新的意义,或丧失旧的内涵。

  文学中拟人化的修辞方法,是把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形容为和人一样具有的动作和感情。子母螭形象则是在绘画中以动物象征人类,子母螭龙被赋予了人格,再现一个家庭的成员及其关系。大螭龙对小螭龙的教育、教训的神态,构成子母螭形象的基本要素。怒张的大嘴成为教子特征,成为彰显其意的部位。巧匠大手笔地删却繁琐细巧,将张嘴的形象概括,提炼成为一种形态夸张、含义明晰的标志。

  张嘴是一种“象”,通过“象”以“喻”理。某些螭龙、螭凤图案雕刻得面目狰狞,凶相毕露。这本不符合家用器物要求祥和喜庆的心理。但是由于它们带有观点上的善,“凶猛丑陋”是突显教子的表达手段,所以它有了审美价值,明式家具于对此种纹饰乐此不疲。笔者对于“凶相毕露”谜底的探究也有了答案。

  明式家具出现子母螭龙“侧面、张嘴”形象前,螭龙纹在各种工艺品上呈现的是正闭嘴形象。如果说不敢断言“张嘴”这个形象首先形成于明式家具上,那么它最集中、最多表现在明式家具中是无疑的。它构成了明式家具的一道独特风景,只有明式家具上有如此之多的张嘴螭龙。其原因与明式家具制作的功用相关。所有的历史图案碎片都有历史的含义。螭龙纹是横跨于柴木和硬木家具两界、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全程的纹饰,它是明清家具纹样的核心。螭龙纹的背后是一条完整的历史观念和社会价值链。

  螭龙纹数量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时间跨度又如此之长。无处不在的螭龙纹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思考,那个社会为什么没完没了、翻着花样雕刻这种图案?

  子母螭龙纹除表达了其苍子教子、期望后代科举及弟的社会心理外,螭龙纹存在类似图腾式的崇拜,尽管图腾是远古蒙昧时期的产物,但在求学、求仕的狭窄小路上,任何时代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心理,求助超自然力量帮助自己获得成功。这也有些像为了求子,便在婚娶活动中使用麒麟纹、石榴纹一样。螭龙纹在明式家具上大行其道,这是当时的科举制度以及这个制度下强大的社会心理的反映。

  1.黄花梨子母螭龙纹翘头案

  案面独板,为六只大小螭龙,表情丰富,各成面目。上面为大螭凤,其下为大螭龙,均面目威严,似开口训教,又像雷霆暴怒;下面四只小螭,或凝神聆听,或交头接耳,或张口回应。整个造型刻画生动,表现了长幼间的教与被教和尊卑关系。这种大龙带小龙、大凤带小凤的图案中,大者开口叫喊,可以肯定是“苍龙(凤)教子”之意。

  明式家具上,杰出的大小螭龙图案通过眼睛、嘴巴的雕刻,往往把在人物形象中都难以表现的表情,在动物脸上表现出来,如一方愤怒、严厉,一方胆怯、惊诧等。此类图案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其文献价值,明式家具上形形色色的螭龙纹含义均可由此解码。

  2.黄花梨子母螭龙纹翘头案

  黄花梨子母螭龙纹翘头案独板两拼,翘头秀美,其牙头和挡板雕大小螭龙。翘头案牙头上的大小螭龙面目相对,大嘴贲张,意如对话。挡板上的子母螭龙纹大小螭龙四目相望,双口大张,似可闻其声,为苍龙教子、教子冲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