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史

  我国木结构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3500多年前,我国就基本上形成了用榫卯连接梁柱的木结构体系,到唐代趋于成熟,宋代李明仲所着《营造法式》从建筑、结构到施式,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古代木结构体系。19世纪末,西方科学技术传人后,用料较费而跨度有限的梁柱体系逐渐被砖墙支承木桁架的结构体系所取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我国日益兴盛。各大城市、县城发展尤其明显。随着国家对节能的倡导,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木结构住宅在我国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京、沪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对现代木结构住宅的大量需求。为了顺应这种需求,我国引进了一批具有国外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的木结构建筑,使得国内的木结构住宅需求量加大。最初,我国的木材是从北美引进,价格昂贵,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进口木材实行零关税,国内涌现了大量进口优质木材;与此同时,政府对优质木材建造住宅的政策性鼓励也推动了木结构住宅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有资料显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木制品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2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木质产品高达2.2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61%,而2003年则进口了3亿美元的木质产品。中国已经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木的消费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一年可以建造约8000套木结构住宅,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现代轻型木结构住宅占的比例较大,约为所建造木结构住宅总量的50%。

  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开始对古建筑结构力学的研究产生兴趣,我国学者也对传统木结构的结构非线性、抗震性能、榫卯节点的接触力学特性等古木结构力学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改变了以往古建筑研究着重于历史性和艺术性的状况,但对现代木结构研究并未涉及。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木结构房屋悄然进入我国,我国从事材料加工研究的林业院校、从事结构设计的建筑类院校以及从事标准起草制定的设计研究院所兴起了对木结构的研究热潮。